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

參訪宜蘭大學爬寵社

處處皆是學習場域!

最近在帶孩子們讀《法布爾-荒地上的昆蟲詩人》,除了平日生活常親近自然環境與生物,還得知宜蘭大學的爬寵社設計了一場很棒的展覽。

由於背後有一群陣容堅強的super神隊友們(家長群),不到兩天的時間策劃了這場充實的校外教學。

第一次嘗試製作「任務單」給每組的學生們在校外挑戰。看著他們讀著線索、地圖找到集合地點當下,手舞足蹈的歡呼與吆喝,師生都有那麼些得意。聽著他們為討論數學題從困擾到想通的歷程,那句「啊!我知道了!是225元。」的回應,親師生都很歡喜。

透過這次「任務單」的課程設計,可以從團隊互動中觀察到每位孩子的不同特質與興趣。例如:有些孩子對於讀圖特別來勁、有孩子一拿到單張就在解數學題、有孩子很大方會主動向陌生人求援、有孩子讀到聽解說的學習目標而默默思考、有孩子在觀察上更加敏銳、有孩子就是樂天的享受著整個學習⋯⋯

「處處都是學習場域」願這三小時,在校外豐富的學習課程,都讓親師生心裏很滿足。

😄相信學習是在生活經驗與眼界中,一點一點的被累積起來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數學想想很有趣!

題目:熱縮片DIY一次25元,要多少元才夠小組的每一位成員各製作一個作品?

☝️[第一組]
100元是4個人,
200元是8個人,
300元是12個人,
但你們那組只有11人,
所以是300-25=275元。

不過,
樂天組的寶貝們,
沒有人去尋找「錢」的下落,
便直接參加DIY課程了!😄



✌️[第二組]
「老師,組員包含大人嗎?」
「不包含大人,也不包含同學的弟弟。」
接著進入沈思⋯⋯

似乎因為沒有筆可以計算,
有解題概念,
不知道怎麼加總9人的費用,
很想做DIY的孩子們陷入時間緊迫的苦思。

家長帶出兩位孩子,
給了一個引導方向:
「一個人是25元,兩個人就是50元。」

然後呢?
再次進入一片沈思⋯⋯

終於有人想通了!💡
「再加兩個人就是100元,因為兩個人是50元。」
之後順暢許多⋯⋯
150元,
兩人走近四個人,
200元,
再兩人走近六人隊伍中,
看見遠遠脫隊的一位同學說:
「一共是225元!」

—————
得到正解225元後,
要去哪裡拿錢呢?
看了線索後,
有位不怕與大人交談的孩子主動逐一詢問家長是否有225元。

最後,終於問到,並歡呼、雀躍取得錢,往DIY的教室走去囉!

 











 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